2025 年世界投資周如約而至,“科技和數字金融”“人工智能(簡稱“AI”)”“防范欺詐” 三大主題的深度融合,正是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 “筑牢金融穩定保障體系”、中央金融工作會議 “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” 要求的生動踐行。當前,AI 技術為數字金融注入強勁動能,但非持牌機構借 “智能革新” 之名行欺詐之實的亂象頻發,唯有緊扣政策導向、強化風險辨識,方能在創新浪潮中守護投資本金安全。為保護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,特作如下提示:
謹慎辨別資質,遠離非法業務:科技與數字金融發展迅速,一些非持牌機構和人員借機以 “金融網紅”“智能投顧”“AI 技術” 等為噱頭,從事非法證券業務。投資者應牢記,未取得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許可,任何機構和個人面向客戶有償提供個股投資分析、預測或建議的行為,均是非法薦股。請登錄中國證監會官網查詢相關機構是否在 “合法機構名錄” 中,核實人員從業資格,切勿輕信虛假宣傳,謹防上當受騙。
了解創新工具,審慎投資決策:數字金融創新工具不斷涌現,如基于 AI 的智能投顧等。這些工具雖有諸多優勢,但也存在局限性。投資者在運用此類工具時,要全面了解其功能原理、風險特征及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、投資目標的適配性,不可盲目依賴,應審慎做出投資決策,避免因對工具了解不足而遭受損失。
提高風險意識,理性看待 AI 投資:AI 相關概念公司備受關注,但投資風險不容忽視。在投資 AI 相關概念公司或借助 AI 進行投資前,投資者應進行勤勉調查,充分了解公司的業務模式、技術實力和市場前景,謹慎判斷其投資價值。倡導樹立理性投資、長期投資理念,不被短期市場波動所左右,不貪圖一時的高收益,避免盲目跟風投資。
警惕非法薦股,防范股市黑嘴:非法薦股活動花樣繁多,不法分子常通過網絡平臺發布虛假炒股信息,以高回報為誘餌設置陷阱。還有些 “股市黑嘴” 編造傳播證券虛假信息,操縱市場以謀取私利。投資者要做到 “四不”,即不輕信、不點擊、不轉賬、不跟隨,對任何聲稱能幫助股市低風險高收益的言論保持警惕,避免成為 “韭菜” 被割。
遠離非法中介,依法理性維權:非法中介機構常以低息引誘、合同誤導等手段騙取投資者錢財。若遭遇金融欺詐,投資者應遠離非法代理維權,通過合法途徑,如向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投訴、咨詢,或尋求專業律師幫助等,理性科學維權,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同時,注意保存好相關證據,如聊天記錄、交易憑證等,以便在維權時提供有力支持。
讓我們攜手共進,增強風險防范意識,提升自我保護能力,共同營造安全、健康的金融投資環境。